人稱視角三部曲|之一:歌詞角色和小說角色有什麼不同?|淺談作詞06

by 阿凱老師

  在歌詞診療室線上講座過後,一邊整理講「熱愛105度的你」那集的文字版,我開始感覺到有必要開啟這個系列,好好的談談歌詞裡的人稱怎麼安排。這實在是太多初學者還無暇去思考的事情,許多新手詞人抱著一股熱情就開始作詞,除了只顧著講自己的故事而沒有照顧到聽眾之外,人稱也紊亂不堪。

  後來,我對這樣的詞作分享越來越沒有耐心去解釋、講評,反之,我會很直接地問作者一些問題——「歌詞裡的我跟你都是在說自己嗎?這首歌有沒有對方存在?」或是「這一段的你和那一段的你是在講同一個人嗎?」如果這些問題沒有辦法妥善的回答,就表示歌詞的人稱安排是有問題的,所以各位也不防用這幾個問題來反問自己,當作對自己作品的檢查。


  歌詞和小說一樣有人物、有情境,好的歌詞的故事轉折可以堪比一部微小說。故事都需要角色來當作動作主體、發動劇情,但歌詞的角色和小說的角色又有明顯的不同──歌詞的角色通常沒有姓名、沒有性格和出身背景。歌詞的角色是要讓聽眾帶入用的,太過具體的角色細節會拉開觀眾和角色的差異性,所以「角色設定」通常是籠統模糊的。

  但這也不代表歌詞沒有在營造任何角色設定──歌詞角色通常還是會設定年齡、性別和所在地點等概略的資訊。但與其說是角色設定,這些資訊其實更代表故事主題所發生的背景,例如男女合校校園理的學生、現代都市的成熟女性、荒野裡的遊子浪人等等,也將聽眾鎖定在特定目標客群。

  設定越多越仔細,就會聚焦在越小的客群;反之,設定越少越模糊,就越可以適用在普羅大眾。如果依照仔細程度拉出一個光譜,最模糊的那一端是普羅大眾、中間是鎖定目標客群,而最仔細的另一端則是只針對特定小眾,我稱之為私房主題,例如專屬畢業歌設定的聽眾只有那一屆的畢業生,而求婚曲的聽眾只有唯一的愛人。

商業歌曲通常不會把角色設定到最詳盡,而是依不同策略開放給普羅大眾或是針對目標客群居多。

  除此之外,由於歌詞篇幅短小,故事大多發生在小規模,角色會比小說來得少很多──通常只會限定在你我他,這三方只限一個人,但多一點的也可能有第四方不特定旁人「他們」出現。而比起小說使用第三人稱多於第一人稱,歌詞的視角則是使用第一人稱遠多於第三人稱,而且也會用到小說極少使用的第二人稱。

  這些特性也會帶出三部曲接下來的內容,角色的視角會怎麼影響歌詞主題?人稱帶入的變化型又會產生什麼效果?這些在創作過程中都是必須考慮的。考慮得越周詳,故事的進行就會越穩固。如果行有餘力還有辦法嘗試一些不同的玩法,那甚至可以塑造個人風格的獨特性了!

You may also like

Leave a Comment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