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行的國歌──通常稱作「中華民國國歌」的《三民主義歌》──是由《黃埔軍官學校訓詞》譜曲而來。其實,在那之前,還有另外幾首較不為人知的《五族共和歌》、《卿雲歌》、《中華雄立宇宙間》都曾短暫被選為中華民國的國歌。
國歌的爭議一直都有,其實早在徵選期間就難以尋得適合的詞,最後才以當時已經譜曲成黨歌的《黃埔訓詞》定為國歌沿用至今。如今,國民黨以外的政治人物,有些會省略「吾黨所宗」這句不唱,甚至省略前三句,從第四句「以進大同」才開始唱。
三民主義 吾黨所宗
以建民國 以進大同
前半的這四句,主要講的是國民黨的前身「同盟會」在國父孫中山的領導之下推翻滿清、建立民國的歷史。但在歷經播遷來台、政黨輪替等等變化,物過境遷之後,聽起來不免有點悲涼。
其實,國歌歌詞的爭議根本不只有「吾黨所宗」這一句而已。在這個年代還緬懷建國的功勞,有一種國民黨「此路是我開、留下買路財」的意味,比起追求民主自由的價值,反而更像是上對下的擺架子。
如果只有黨國不分的這句很刺耳,那改成「吾等所宗」就好了,發音也很相近,就算你還是想要唱成「吾黨」也聽不出來差別,提出要修改成「吾民所宗」的人根本不懂音律!
「吾民」在曲調內聽起來會更像「無名」,而且有「無明」、「無暝」、「污名」等等太多不良的諧音。
咨爾多士 為民前鋒
夙夜匪懈 主義是從
矢勤矢勇 必信必忠
一心一德 貫徹始終
後面的這八句,則完完全全就是長官對軍人的訓話,跟莒光日的精神有87%像。聽不出來嗎?讓我翻譯成白話文給你聽──
「你各位啊,可都是國家人民的希望!軍人沒有在計較工時的,從白天做到晚上再從晚上做到白天都很正常!一切都以完成國軍使命為最優先。不合理的要求叫做磨練,你不需要問那麼多,長官叫你做什麼就做什麼。一個單位就乖乖聽一個長官的話,活著的時候就好好幹軍人,最好是可以做到死了進忠靈祠!」
不過,這段訓詞還是保留一切些文言的美感,內容也不一定要解讀成針對軍人,而可以是對民主政治的參與,「自由不是從天而降的禮物」,所以引起的爭議就沒有那麼大。
國歌的爭議,就和中華民國從軍政、訓政一直到蔣氏在台灣的威權統治等等的爭議一樣,有諸多表裡不一、過度美化和不合時宜之處,很難單純以歌詞字面的去評價。
以一首黨政軍一體的軍歌當作國歌,可能不利於民主的發展。但篳路藍縷的辛勞(及殘酷)也不能忘,所以在徵選出新的國歌之前,其實並不方便局部改寫。但我還是在不改變發音太多的前提下,提出了自己修改的版本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