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中樂研第20屆社課|活動紀實01

by 阿凱老師

  畢業10年後,我回到母校社團講歌詞課。

  12年前,高一的我在同一間會議室(當時還很破),拿到社內小成發的最佳作詞。但當時不會樂器,只想要精進詞藝的我,卻求助無門。我多花了很多年時間探索歌詞,才找到追尋的那條路。


作詞是把語意、文采和聲韻媒合的過程。

  歌詞一定要押韻嗎?

  要回答這個問題,我們可能得先問問「什麼是歌詞」和「為什麼要寫歌詞」。為什麼不寫詩就好了?為什麼非得要將文字唱出聲來?

  現在的音樂非常多元,這讓歌詞和詩的功能和筆法並沒有明確的分野。決定性的差別,只在於創作時有沒有入樂的意圖。這種意圖最終常展現在形式上,或稱為格律。

  然而,歌詞終究是存在於空氣中,而不僅是紙上的文學。要使文字便於記憶,使語句層次分明,押韻仍然是一個最基本的聲韻規則。從文字的角度,格律或許是框架、是限制,但對於聲音來說,更像是讓你發揮的賽場規則。

  那麼想寫歌的你,還學不學押韻呢?

押韻依循的是聽覺體驗上的規則,而非音標組合的規則。
依照元音的特性,把押韻分成四種類型。

代套餐可恥但是有效。

  你是否曾感受到寫完的歌詞不通順,總覺得哪裡怪怪的?
  你是否曾被說歌詞內容平淡,感覺沒什麼起伏?
  你是否好奇過為什麼職業作詞人可以有如此高的作品產量?

  為了解答這些問題,我在課堂中帶了這個重組詞句的小練習。大多數的經典歌曲,即使是將一個段落打散之後,仍然可以透過詞句間語意和情感的關係,成功地重組。這就是歌詞隱藏的結構,以往很少被深入探討到。一旦看清楚了這些結構,創作就不容易再感到舉步維艱。

以經典歌曲《忘情水》為例子,學習歌詞段落隱藏的結構。
徵求台下的學弟妹嘗試解題「詞句重組」的練習。

  剛開始創作時因為注重創意,希望能夠盡量原創,我總是不願意參考公式。但當我歸納出了樣板,卻因為不必再苦思如何讓聽眾理解,反而覺得創作越發流暢,創意源源不絕。

  因為樣板並不只是創作的公式,也是情感表達的方式,更是聽眾理解歌詞的腦神經模式,是被「大眾流行文化」這個社會科學實驗驗證過的情感邏輯


當少年摸索出世界規則的那一刻,他就老去了。

  略微傷感的是,我也感受到了我和年輕人的距離。隨著我用歲月換取經驗,當時的少年也漸漸地成為扁平的、無趣的「主流」。少年其實並沒有多少改變,只是一代新人也已經嶄露頭角。

  「別問我夢想在哪裡,我還年輕,我還年輕。」

  但我還是很樂於與新一代的年輕人們互動。年輕人不會說謊,如果覺得你說的話不對,他們會提出自己的論點,或是直接不理你。這些誠實的反應對我是珍貴的回饋,讓我知道如何使自己更臻完善。

  阿凱老師的歌詞教室將繼續在這裡為你們服務。

You may also like

Leave a Comment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